很多同学看到题目第一眼的感觉是大脑一片空白,内心活动“妈呀,这说啥好,这有啥可说的”。也就是说,不要说英文了,就是用母语中文在有限时间内组织出有理有据的idea来也很困难。首先大家要理解,这是非常正常的。这部分是由于我们的文化背景原因,在我们的教育历程中,老师并没有经常要求我们回答诸如“你认为历史对国家发展的未来重不重要”此类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在看书,考试,我们更习惯于别人告诉我们是怎么样,而不是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并不是很多人都有时间去观察身边的风景,所以我们也很难“描述一条在你国家很重要的河流”。而回答这些问题,在很多西方国家的课堂上,是非常常见的必修课。所以严格来说,流利回答雅思口语题所需要的文化熏陶在中国大多数同学们的文化背景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第一个当务之急,是要学会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扩展自己的观点,尽可能的添加细节,做到“言之有物”。事实上,能让考官在疲惫的对着2、30个学生网红脸一般的模板之后眼睛一亮,产生兴趣的这个关键,就在这个“物”字上,考官并不想听套话,套句,他想听的是细节,内容,扣题的论述和具体的例子。经过很多堂课的观察,我发现,中国同学们都有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对自己的意见很保留,说话不说透,或者干脆就问一条,答一句(是真的只有一句),永远显得很不情愿多说一点。
>>雅思口语观点库
事实上这样,考官就会很烦恼,他会觉得你不想和他对话,他也因此不会享受这样的对话,分数就自然低。这也部分是由于我们的文化造成的,中国人对话时,讲究意境,讲究心照不宣,加个手势,加个眼神,三言两语就能让听者明白自己的意思,产生共鸣,产生一副“哦,原来如此”的表情,所以我们并不习惯凡事事无巨细讲得透透的。然而这恰恰是西方人的思维,他们不喜欢听隐晦、含混的、概括式、印象式的表达,他们喜欢开门见山,亮明观点,紧接解释,给出例证,详细的解释所有观点,添加尽可能多的细节,They want to know everything. 换句话说,只要是扣题的,你可以尽情阐述,尽情扩展,无限深入解释。
理论太多,让我们来举个栗子。最简单的一个问题“What types of TV programmes do you like?” ,典型的一个中国式答案是“I like talk shows.”,没了。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自己是考官,听到这样的答案会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会有很多疑问,会不会觉得对方好像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为什么喜欢脱口秀?”,“怎么个喜欢法?”,“有没有具体的某一个例子”?--这些就是考官想要知道的事情,他觉得你没有回答完整的部分。所以, 我们不要等考官来追问我们,我们自己主动讲,自动脑补他可能还会想问你的问题,自己扩展细节填充答案。
-“What types of TV programmes do you like”?
- Well, I’m a big fan of talk shows cuz they’re hilarious. (I’m big fan 替换题目关键词like + 解释原因,亮点词汇hilarious)
Watching them is just a great way for me to relax and kill time. (深入解释我的feeling)
And sometimes I was also impressed by the witty remarks of the hosts and the guests, I mean, they really made me think more about my life. (and 和also补充另一idea,witty remarks亮点词汇,冗词I mean使解释听上去更加自然连贯)
在这一个答案中,我们不仅回答了自己喜欢的节目类型,还清楚的解释了喜欢的原因,对自己的影响。并且语言组织上,有效地使用了逻辑连接词,加入了使答案更自然的冗词,并且出现了亮点词汇hilarious(爆笑的),witty remarks(机智诙谐的话语),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答案,论述很充分(对 part 1来说)。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老师,我想不到这么多观点,其实,观点是有一个框架在的,通常对Part 1来说,直接回答问题+解释原因+给出例子的框架会非常有效。在给出例子和细节的时候,只要顺着“when, where, how, how do you feel”这些要素逐层展开,必要的时候再解释why,就总是有话说的,不会没有观点。但同学们不可以偷懒,一定要自己想观点,挖掘自己的经历,因为考场上,只有你自己的经历和感觉,才能让你印象最深刻,说起来最像在表达而不是背诵。
另外还要给同学们的一个建议就是,答案虽然要扩展,也不要不着边际的扩展,亮观点一定要明确,直接,不要写成像中文的记叙文一样慢慢说娓娓道来“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除非是经历类描述题),或者像写散文一样做很多不着边际的铺垫,不然考官很有可能会get impatient,答案在coherence上也会失分。
版权声明:本原创文章版权归“新通教育网(www.igo.cn)”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贴、转载。否则,新通教育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