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信号弱?几招帮你「强效续联」,告别沟通「不在服务区」
当孩子远赴海外,不少家长都陷入了相似的困惑:发消息总不回,孩子是在躲着自己吗?视频时见孩子眼睛红肿,追问却只得到“没事”的回应该怎么办?针对这些留学生家长普遍面临的焦虑与难题,新通教育搭子中心特别策划《家有留学生 · 家长攻略》系列公益活动。
当孩子远赴海外,不少家长都陷入了相似的困惑:发消息总不回,孩子是在躲着自己吗?视频时见孩子眼睛红肿,追问却只得到“没事”的回应该怎么办?
针对这些留学生家长普遍面临的焦虑与难题,新通教育搭子中心特别策划《家有留学生 · 家长攻略》系列公益活动。9月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讲座结合的方式,特别邀请心理专 家尚毅医生、“放养式教育”家长代表彭湃以及留学生代表李满之同学,从专业视角与亲身经历出发,为家长答疑解惑,提供实用建议。
01
专 家视角:尚毅医生解答家长高频困惑
在9月17日的线上直播环节,尚毅医生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专业回应:
◆ · 孩子联系变少,是否在故意躲避家长?
尚医生指出,这往往是家长“分离焦虑”的体现,建议通过共享课表、使用开放式提问、多倾听少建议等方式缓解焦虑,建立健康沟通模式。
◆ · 孩子遇到小组作业困难如何回应?
建议先共情倾听,引导孩子利用学校资源,并培养“接纳现实、逐步解决”的心态。
◆ · 孩子情绪低落却不愿开口怎么办?
需区分阶段性情绪与长期心理问题,必要时鼓励孩子寻求学校心理咨询支持,家长则应“保持连接但不压迫”。
尚医生强调,亲子关系的核心在于情绪连接,而非物理距离。家长与孩子都应学会利用校内校外资源,遇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02
双面视角:多维角度丰富沟通智慧
活动创新采用“双视角”——即专业学子视角与家长视角。
嘉宾李满之(美国 UCSD 心理学本科、英国爱丁堡大学心理咨询硕士),既是专业人士,也是 “过来人”。
嘉宾彭湃(陪孩子从美高读到大学的“放养践行者”),分享的全是可抄的 “实战心法”。
在9月20日的线下分享沙龙中,嘉宾彭湃女士与李满之同学就同一话题提供了更多真实视角:
彭湃女士作为“放养式教育”的践行者,则以美高家长的身份,娓娓道来“如何适应孩子拥有自己的小星球”,诠释了从母子到朋友的相处智慧,强调“放养不是放任”的陪伴哲学。建议家长“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寻找自身爱好,与孩子成为“同好”,以朋友姿态平等交流,避免说教;
李满之同学从自身留学经历出发,结合心理学背景,分享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挑战与家庭支持策略”,并为新生家长提炼出三点核心建议,并表示,孩子口中的“还行”可能意味着“正在自我调整”,家长应信任孩子的处理能力,适当示弱,反而能促进孩子成长。
此外,对于“孩子变化大如何把握干预边界”等问题,嘉宾们也一致认为:只要不触犯法律、不损害健康,应尊重孩子的探索权,家长可通过学习提升认知,保持与孩子同频沟通。
03
总结共识:共建健康亲子关系的关键
两场活动虽形式不同,但核心共识高度一致:
情绪先行,沟通在后:多倾听、少评判,先共情再给建议;
资源支持是关键:善用学校心理中心、写作辅导、社团等资源;
家长也需成长:缓解自身焦虑,构建支持系统,成为孩子的榜样。
活动结束后,不少家长反馈收获颇丰,不仅缓解了焦虑,也更清晰如何在与孩子的远距离关系中找到平衡点。
新通教育将持续关注留学生家庭的心理需求,助力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扫描下方活动二维码可直接加入系列公益活动当中。
让我们一起成为孩子留学路上最 好的陪伴者。
早规划早录取!语言学习要趁早!如果你正计划准备雅思、托福、GRE等考试,预约新通顾问为你规划备考路线。
咨询时间:8:00~24:00

咨询时间:8:00~24:00
扫一扫
立即报名

扫一扫
立即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