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流雅思阅读题型中,“which paragraph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 (段句搭配)让很多学生在考场中为之苦恼、困惑,大把时间花在上面却又落个忐忑不安,无法确定做出的答案是对是错。故笔者称之为 “要命题"实不为过。
在主流雅思阅读题型中,“which paragraph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段句搭配)让很多学生在考场中为之苦恼、困惑,大把时间花在上面却又落个忐忑不安,无法确定做出的答案是对是错。故笔者称之为 “要命题"实不为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一旦学生们碰到这种题,由于心态上的抵触和畏惧,往往会稀里糊涂,全凭感觉,觉得哪个段落像就选哪个了,也会常常抱怨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所谓技巧无法应用。事实上,此题型并不存在 “狠,准,稳,省时,省力”的猜题技巧,这一点是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明白此题型的杀伤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备对付此题型的三种思维策略,多练习多磨合,摆脱惧怕心理,这种题型在真正实战中也不是不能成为得分点的。
思维策略一:“观察形式, 认清本质, 因地制宜”
这种题型存在两种出题形式,一种是 “有NB: YOU MAY CHOOSE ANY LETTER MORE THAN ONCE”,一般情况下所给出的题目中会有两个句子隶属于同一段,也就是说一般会有两道题的答案是同一段,是一样的,其余的题目仍然是一对一,一个句子对应一段话。另外一种就是 “无NB”. 这种情况就是完全一对一,所有题目均分别对应不同的段落,无重复性。
如果是 “无NB” 的这种题型,往往是某种意义上的 “HEADING”题的逆向题型,即把段落的中心告诉我们了,让我们去找与之匹配的段落,正好和HEADING题反过来。当然并不排除 “无NB”题中存在某些题目不针对段落中心,仅仅针对细节内容的情况。抓住这个本质出题规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剑桥系列真题中 “无NB”的这种段句搭配题和 “HEADING”题的答案落点有很大的重合性,一般答案多能从段落的 “首部”和“尾部” 找到对应的出处。除此之外,因答案无重复性,所以假如在读完某段段首即100%确定了对应答案,就无需再把段落接下来的内容读完,做起来略为省时。
相比较之下,“有NB”题的出题本质要 “复杂险恶”很多,因为答案选择具备重复性,所以题目的本质并不是在考察学生捕捉段落中心的能力。而是在考察学生 “词汇量, 捕捉同意表达的敏感性”,换言之,就是在通过对 “同意转换的考察” 来检测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这样一来,答案可以存在于段落的任何一个角落,仅仅读完段首或段尾就能找到答案的便利通道不复存在。为了区区四五道题,就要把全篇文章的每个角落翻个底朝天, 实在让很多学生捉襟见肘。
如果学生能充分了解这两种形式下的两种出题本质,相信他们自然就能意识到两种情况的 “难易差别”。一般情况下,“无NB”题较易(当然和其它的一些题型比还是难一些),存在一定解题规律,考场上的有限时间内有望做对一定比例。而“有NB”题,因为不再是针对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是真正意义上的 “大海捞针细节题”、“耗时”、“难做” 所以建议考生们不要盲目回到文中漫无目的地找, 可以采取以下 “迂回省时” 的做题思路:
把每个题目的要点输理清楚,标志出来。
然后不做这个题目,转向做其他题目,在做其他题目时,顺带看一下其他题目的答案周围是否存在这个题目的要点同义词。
如果存在,实现了 “一箭双雕”的省时目的,如果不存在,可以先做完其他题目。如果时间允许,再在这篇文章其他题目答案出处之外的地方搜索这个题目的要点同义词。
总之,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了题目的出题本质,明确熟悉了整体的做题策略,才能慢慢摆脱对这个题型的恐惧,才能在量力而行的情况下拿到题目后清楚自己:是 “直接做” 还是 “迂回做”, 还是 “放弃猜测”。
思维策略二:“学会观察,发现捷径,省时省力”
难道这种题目真的没有所谓的“送分题”吗? 严格意义上来说,真的没有,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告诉我们如果善于观察和总结,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和相对的 “捷径”。笔者往往让学生审题时注意观察是否存在以下的 “捷径标志”,如果存在,往往意味着这些题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答案,抓住分数,应该首先攻克。
捷径标志1. “逻辑限定词”
如在 “where the expression AI was first used” 这道题中,“where” “first” 就值得学生关注, “where” 说明对应这句话的段落必须谈到了地点,而 “first”就更容易帮助学生找出答案,因为其一对应段落必须涉及时间,其二对应段落中的时间应该是全文中最早的时间,这样一来考生只要快速扫描全文找出时间点最早的段落,再进一步确认即可。这两个“逻辑限定词”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情况下,在对段落并不一定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做出题目,理所当然应该是一种捷径。但如果考生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缺乏对这些限定词的敏感性,往往会无目的,凭感觉的乱找,必然吃力不讨好。
捷径标志2. “特殊含义词”
如在 “the general aim of sociobiological study”这道题中, “the general aim”就是一个较特殊,具有特定方向性的词汇,因为谈到某个研究的总目的,往往不是在文章的开篇,就是在文章最后的总结段,这样一来,就可以快速回到文中的首和尾段确定答案。类似于这样的特殊词汇还包括 “ overview/general plan/outline…..”等,值得培养学生的关注度。
总之,不是每个题目都存在捷径,但如果存在,却不知道观察和利用,就会失去宝贵的快速得分的机会,毕竟在真正的阅读实战中,时间就是一切的主宰。
思维策略三:“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笔者在这么多年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身上都存在着 “考前不求完美,考时狂求完美”的情况,很多考生考前并不能做到不抱幻想,脚踏实地,全面复习,反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复习,心里隐隐期盼着自己 “强大人品”在考试时可以爆发助自己成功。 而真正在考场时,人品无法爆发时,就会乱了阵脚,碰到难题,很多学生会花很长时间考虑,做不出便会焦躁,更无法集中精力做下面的题。
事实上,在平时课堂练习中,就值得培养学生 “及时割肉”的意识,如果一道题在2-3分钟内无法确定答案,就应该暂时 “割肉”,只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的能力可以发挥的题目上,才能真正实现效率的最大化。而很多学生恰恰因为考场上的 “完美”或 “患得患失”的心态,希望每道题都做好,把大把时间浪费在难题上,反而导致难题很多没做对,后面的一些简单题却由于没时间也不得不放弃。
对于本文中所提到的这种题型,值得让学生们意识到,在真正考场中如果碰到,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放心的答案,有时候放弃并不代表就是绝对的失去。放弃了难题,却赢得了较简单题的高正确率,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咨询时间:0:00 ~ 24:00
非咨询时间也可留言
咨询时间:8:00 ~ 24:00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
新通留学专业顾问将为您制定专属选校方案
请保持手机畅通,注意接听来电
想要获取更多考试培训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到距离您最近的新通教育;
1、拨打新通教育咨询热线:400-618-8866;
2、点击【立即咨询】 ,我们会有课程老师为你解答考试难题;
3、完成以下表单,轻松预约,预约获取定制学习方案的机会。
*温馨提示:新通承诺绝不泄露您的个人信息
近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