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时间:8:00~24:00 400-618-8866

您的位置: 首页> 考培资讯> SAT> 阅读> SAT阅读想拿高分?历史类文章你会做了吗?

SAT阅读想拿高分?历史类文章你会做了吗?

关键字  SAT考试 SAT阅读 SAT文章 SAT命题
2018-06-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 阅读量: 手机阅读

导读

SAT阅读历史类文章主要局限在美国历史一端,一般是直接择取史料进行考察,所以难度比较大。想要解决这类文章首先需要我们对美国历史文献素材有一定的涉猎,然后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策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依据College Board 官方公布的改革方案和两年多来真题,我们发现,的命题往Higher Text Complexity(高难度文章)方向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历史类文章,尤其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缺乏对于美国历史基本样貌的认知会使这类文章成为我们得取高分的绊脚石。虽然CB 指出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章,就题目而言,都是无需专门知识就能解答的。的历史类文章亦不例外。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对SAT 历史文章常常选取的历史片段进行熟悉,这大大有利于我们阅读信心的增强和阅读速度的提升。

毫无疑问,同学们在备考SAT 过程中将不得不面对这一新课题。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材料,我们无须饥不择食,手足无措。如前所述,新SAT 的改革着重体现了对“立国文献”(Founding Documents)的考察和对美国精神的展现。诸多美国立国文献的书写者和创造者是SAT 历史类文章的考察的热门对象,例如写就《独立宣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和《联邦党人文集》的集体作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约翰·杰伊(John Jay) 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 等。诸如以上作家的文章、书信、演讲等一定是我们需要积极准备的素材。

明确了SAT 阅读历史的选材和特色,我们拿一篇可汗文章作为例子来探究此类文章的阅读策略,即历史类文章的阅读重心是什么。

SAT阅读素材

首先,是历史类文章的导言。

尽管科学类文章(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导言也是重要的,但是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科学类文章的标题,这给予我们相当的信息去预测文章的发展方向。不同的是,历史类文章我们需要关注的则是作者(人物)、时间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的介绍。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一篇相对陌生的历史类文章帮助很大。

This passage is adapted from a letter written by Thomas Jefferson to James Madison. It was originally written in 1785, when Jefferson was residing in France.

以上这篇文章的引言,我们需要关注的人物是Thomas Jefferson 和James Madison。对于这两位美国国父,没有太多历史知识的同学只知道他们是美国建国者,这还不够。但是借助导言中的时间点,大家应该推导出一些重要信息。

1781 年是美国《联邦条例》通过的时间,1787 则是美国宪法制定通过的时间。本文的时间在1785 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会在我们阅读时释放出巨大的信息: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正在孕育,将经历最重要的诞生。

如果没有相关美国历史重要时间节点的知识累积,考生不太容易进入到阅读状态。所以说每个学生在进入SAT 考场前都应该具备这个程度的美国史积累。

这篇文章是暂住法国的Thomas Jefferson 写给James Madison 的信。Thomas Jefferson 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与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并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 年)。James Madison 是美国的第四任总统(1809 年—1817 年)。他参与编写《联邦党人文集》,被视为“美国宪法之父”。

这一层次的美国史知识相对来说就不是必须了,不了解这些历史细节来做这篇文章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毫无疑问地,如果具备了这些并不复杂的背景知识,对于我们攻克历史类文章大有助益。

回过头来我们总结下,无论具备怎样的美国历史积累,都不能放过对导言的阅读,这是我们进行历史类文章答题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SAT历史类文章

其次,每个段落的首句。

Seven o'clock, and retired to my fireside, I have determined to enter into conversation with you; this [Fontainebleau] is a village of about 5,000 inhabitants...第一段的首句交代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基本状况。

接着第二段首句This being the first trip, I set out yesterday morning to take a view of the place. 进入本文话题之前的背景描述。判断段落或者句子是不是重要的信息只需要考察一个方面即可:是否观点句。是则重要,否则次要,于是我们发现本段没有观点,整体上是个例子。

接下来第三段,This little attendrissement, with the solitude of my walk led me into a train of reflections on that unequal division of property which occasions the numberless instances of wretchedness which I had observed in this country and is to be observed all over Europe.大家就会发现本段的首句开始引导出观点,也就是本文的主题:讨论一个国家的财富分配问题。尤其是身处在一个相对成熟的老牌国家,Jefferson 要思考一个新兴的美国该如何处理这个古老的命题。

接下来的第四段首句: I am conscious that an equal division of property is impracticable. 重复第三段的主题,依然是财富分配的问题,并且这句话后面还有转折句: But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enormous inequality producing so much misery to the bulk of mankind, legislators cannot invent too many devices for subdividing property, only taking care to let their subdivisions go hand in hand with the natural affections of the human mind. 转折句在任何文章中都是重中之重的关键信息,历史类文章亦如此。本句就是重复观点:尽可能的公平分配还是太重要了。

SAT阅读文章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要在历史类文章里找重复。

所谓找重复,就是留意不断重复观点的句子,这是历史类文章的灵魂,是作者核心观点。大家发现上文中对于财富分配的重复就是这样的例子,且它们作为两个段落的首句出现,更可见其重要性。这篇文章的重复信息不仅一处,大家可以在文章中反复对应出来并发现这些语句才是重要的命题点,几乎一半的题目都来自于这些观点重复的句子,大家要格外关注。

以上,是考生在阅读SAT阅读历史类文章过程中需要多留心的地方。

看完这些假如你还有疑问,不妨点击下面图标,与在线教师单独沟通↓↓

推荐阅读:

SAT阅读介绍

  • 有疑问在线咨询老师

    咨询时间:0:00 ~ 24:00
    非咨询时间也可留言

  • 400-618-8866

    咨询时间:8:00 ~ 24:00

定制备考方案
留学快读通道

课程推荐

更多课程+

新通为您定制更适合您的学习方案

想要获取更多考试培训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到距离您最近的新通教育;

1、拨打新通教育咨询热线:400-618-8866;

2、点击【立即咨询】 ,我们会有课程老师为你解答考试难题;

3、完成以下表单,轻松预约,预约获取定制学习方案的机会。

姓名
联系电话

城市
  • 杭州
  •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南京
  • 武汉
  • 苏州
  • 太原
  • 济南
  • 合肥
  • 天津
  • 郑州
  • 长春
  • 宁波
  • 舟山
  • 温州
  • 成都
  • 重庆
  • 西安
  • 南昌
  • 厦门
  • 福州
学习科目
  • 雅思
  • 托福
  • SAT
  • ACT
  • GRE
  • GMAT
  • 国际高中备考班
  • A-level
  • AP
马上预约

定制学习方案

  • 雅思
  • 托福
  • SAT
  • ACT
  • GRE
  • GMAT
  • 国际高中备考班
  • A-level
  • AP
获取你的学习方案

*温馨提示:新通承诺绝不泄露您的个人信息

大家都在看

更多>

近期活动

  • 北京
  • 成都
  • 福州
  • 广州
  • 杭州
  • 合肥
  • 济南
  • 南昌
  • 南京
  • 宁波
  • 青岛
  • 厦门
  • 上海
  • 深圳
  • 苏州
  • 太原
  • 天津
  • 温州
  • 武汉
  • 西安
  • 长春
  • 长沙
  • 郑州
  • 重庆
  • 舟山